曲单
相似专辑
外部链接
关于此艺术家
您有这位艺术家的照片吗? 添加图片
陈达
20 位听众
陈达,1905年出生在恒春。由于家庭环境,也是因为时代,和老一辈的乡人一样,没有受过教育。陈达的祖母是个原住民,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,流淌着山地同胞引吭高歌的血液。陈达的兄弟姐妹走的早,只有他的大哥。大哥也是村里的民歌好手,陈达从大哥那里学会很多歌。从街头庙口也学会了流传的恒春调。“四季春”、“思想起”、“牛尾伴” 。不管喜事丧事,人家在耕种,他也坐在树下唱歌给人听。 十六岁的时候学会了月琴,从此开始了他的吟唱生涯。陈达一边做很艰苦的劳动,一边在用他的月琴在恒春游唱,颇富盛名。二十九岁那年,陈达生了场重病,从此之后他的左眼再也看不见了,于是恒春人为他取了个外号叫「红目达仔」。 一直到三十九岁,那年陈达莫名其妙的患了半身不遂的病症,沦为恒春镇公社登记有案的一级贫民。但是当他拨弄着一把老旧的月琴,以及用沧桑的歌声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恒春民谣时,着实让许常惠和史惟亮这两位音乐学者为之惊艳不已,于是他们试着将陈达和他的歌介绍给台湾的大众。 1967年,也就是陈达六十二岁的时候,音乐研究中心民歌采集队的史惟亮、许常德等人的发掘下来到台北。开始在台北唱歌。和现代民歌的大学生一起,在“稻草人”餐厅唱歌。 评价 陈达的歌声之所以能够如此撼动人心,既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深的音乐技巧,也不是因为他的歌词多么精雕细琢;相反地,陈达所唱的每一句歌词,基本上都和他的生活有关。民歌… 了解更多
陈达,1905年出生在恒春。由于家庭环境,也是因为时代,和老一辈的乡人一样,没有受过教育。陈达的祖母是个原住民,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,流淌着山地同胞引吭高歌的血液。陈达的兄弟姐妹走的早,只有他的… 了解更多
陈达,1905年出生在恒春。由于家庭环境,也是因为时代,和老一辈的乡人一样,没有受过教育。陈达的祖母是个原住民,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,流淌着山地同胞引吭高歌的血液。陈达的兄弟姐妹走的早,只有他的大哥。大哥也是村里的民歌好手,陈达从大哥那里学会很…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