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:

外部链接
关于此艺术家
萧全
4842 位听众
现在流行听什么样的音乐?什么样的歌曲会红?什么样的艺人会红?对于一个做唱片的人来说,这大概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了。现在是什么样的市场?现在听众的口味到底是怎样?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这个市场变得如此捉摸不定? 以前的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一直过度追求着洋化,过度模仿,以至不伦不类。八十年代的香港乐坛全部都翻唱日本和欧美,填上粤语歌词,歌星搔手弄姿摆个pose,一张专辑不小心就能卖个白金。慢慢的,翻唱英文歌也没有了市场,原创终于上了台面,内地音乐开始了产业化。九十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内地流行音乐最黄金的年代,那时候的歌手真是“扔”出去一个“火”一个,头一天出来一首新歌,大家都会奔走相告,第二天老少妇孺们就都开始哼着这首歌了。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,一切都不一样了,也许冯大师的电影《大腕》里的那句“审美疲劳”最能表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的心声——实在太多了,新人太多了,新歌太多了,该听什么,什么好听,早就不知道了,而且在这个早就没有新闻规则了的世界里,什么事情经过网络一忽悠都要变味。出来一个算“火”的名字,跟风的人就一群,似乎一切都是缘于那2002年的第一场雪。记得在那不久以前,不管大街小巷,大小商场,大街小巷,肉菜市场,酒家桑拿,还都充斥着阿杜沙哑的嗓音,当所有的男歌手都准备开始走沧桑沙哑路线的时候,这场雪又带来了N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刀郎,都争相的注册“刀郎”这个名字… 了解更多
现在流行听什么样的音乐?什么样的歌曲会红?什么样的艺人会红?对于一个做唱片的人来说,这大概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了。现在是什么样的市场?现在听众的口味到底是怎样?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这个市场变得… 了解更多
现在流行听什么样的音乐?什么样的歌曲会红?什么样的艺人会红?对于一个做唱片的人来说,这大概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了。现在是什么样的市场?现在听众的口味到底是怎样?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这个市场变得如此捉摸不定? 以前的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一直过度… 了解更多